第六十章(6 / 7)
到的那桩‘麻烦事’?”
她还记得,去罗家那日遇到卫翀,之后严怀朗解释过,说是古西尘的父亲又带头参了他一本。
严怀朗点点头,想着这事早晚也会朝野皆知,于是就不瞒她了。
原来,上回自沅城回来后,严怀朗便将自己在“半江楼”的贩奴船上探得的消息禀给同熙帝。
同熙帝在得知“半江楼”就是当年出逃的宁王残部,又知晓了“半江楼”老巢小岛在海上的大致方位后,便紧急着令庆成郡王重新组建水师,意欲出兵荡平逃窜四十余年的宁王残部。
对此,朝中有人支持,自也有人反对。
反对者中以文官居多。
因这决定是同熙帝做的,他们自不敢将矛头直接指向龙椅上的人,于是便借题发挥,说严怀朗带回的消息全是空口无凭,竟以此就撺掇陛下出兵,实在用意叵测、其心可诛。
这帽子扣得极大,言官们的折子连绵不绝,闹了一个多月,同熙帝有些下不来台,只能权且对严怀朗做个样子,以暂时平复那些文官们针对严怀朗的挞伐。
月佼听他细细说了个中缘由,却并未当真以为事情与自己无关了:“可是,云照也说,以往陛下拿你做样子给人看时,都不过是罚俸了事。”
她非要将话说破,严怀朗也只好认了:“是我自己没眼色了,在这风口浪尖上还去惹陛下一把。”
本来同熙帝就为着那些人反对出兵、齐齐弹劾严怀朗之事而上火,他还火上浇油地跑到她面前去说了一句,“罗家那人已注定找不着了”——
认真说起来,这停职禁足,也有他自己的一份“功劳”。
月佼低声道:“若你又去告诉陛下,你能找到罗家那人,是不是就会罚得轻些了?”
严怀朗实在不忍她为难,便安抚道:“无妨的。我这几年时常东奔西走,也难得有闲在家好生歇着,这还正好偷懒了。”
月佼明白他这是在安慰自己,内心挣扎片刻后,认真直视着他的双眼,反手将他的大掌握得紧紧的。
“我不确定祖父是不是罗家的人,那日我说的话都是真的。我确实不知祖父姓氏名讳,也不知祖父为何会知道在结香树上绑黄花的事……”
严怀朗点点头,也认真地回视她,安安静静地听着。
“可是罗昱修让我重写那张单子时,我就想起来,祖父教我写字时,确实是避着‘堇’字与‘南’的讳,有减笔的。”
那日罗昱修自以为不露痕迹的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