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新生意(3 / 5)
瞧着别人吃好后,还是掏出钱买了。
王掌柜和陈掌柜吃完后抹抹嘴,道:“就该这样才对,都吃了你小半年素馅包子了,今天总算吃到些肉了,明儿我们还来,要晚了,你给我们留半笼。”
“其实吧,这小汤包也不是日日都有的,什么时候买到原料,什么时候才能做,明儿不一定有。”江淼道,买猪皮还得碰运气,而且以后天气热了,这里又没冰箱,也做不成。
“唉,”听他这么一说,王掌柜叹了口气,“你倒好,别人都愁东西卖不出去,只有你这别人还得愁买不到。”莲藕包子只做了一次,豆干包子每日都比萝卜的少,这新出的汤包竟也时有时无的。
“这不是没辙吗?赶明儿等我赚到钱,再把生意做大,保准你们想吃啥都有。”江淼笑嘻嘻地说道,这古代不比现代,菜场超市哪哪都能买到菜。
摆完摊后,江淼挑着担子回家。小石头已经把自己收拾好,正背着布书包坐在堂屋的门槛上里,嘴里一边念叨着什么,手还一边在下面划拉着练字。
这认真的小模样,让江淼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后面几日,他将小石头送到私塾后,都没急着回去,而是满大街地转悠,意图考察一下市场,看看他还能干点什么。
这一考察,还真让他有了一点发现。他发现益丰街这边开的店铺大多都和饮食相关,像什么粮油铺子,南货铺子,酱料铺子之类的,卖吃食的也挺多的,所以除了人流量最大的早市之外的其他时间,想要在这里摆摊卖吃的东西其实挺不划算的。看一天摊子下来,恐怕卖出去的东西也不比早市只摆那么一个时辰来得多。
但是隔了两条街的福来街开的铺子,大多却是与生活用品相关的,衣服布料,胭脂水粉,木材家具之类的商品居多。而且那边有茶楼也有戏园子,消费群体明显比益丰街的要有钱些。江淼在心里将这条街初步定为自己的重点考察对象后,还特意去了一趟茶楼。
茶楼里有个说书先生,正是和他住一个院子的孟先生,想当初这孟先生还特意将江家包子铺放到说书的内容里,想着帮江淼带点生意,只可惜这边和那边有段距离,少有人愿意特地走过去吃顿早饭的。
江淼占了一张桌子,一坐下,小二哥便过来了。那人招子一亮,便知江淼大概的消费水平,给他推荐的都是茶叶末子泡的大碗茶,虽也顶着什么碧螺春,龙井茶的名头,可二者的价钱却是天差地别的。
“给我来一壶铁观音,对了,你们这有什么茶点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