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按察(3 / 4)
和镇国公府的关系亲近,算起来周仁还要唤他一声兄长,不过镇国公府历经数代辅国之势,如今势隐,并没有参与皇子斗争的意思,周家却是太子一脉的中流砥柱。
圣旨里夸赞了一下顾屿的品行才识,又简单地叙述了淮南道难民之事,御批三品按察特权,赐特使金印一枚,着即日启程,彻查案情。
送走宫里来的传旨太监,陈若弱都还有些难以相信,“圣上怎么会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文卿?三品的官……”
“没事。”顾屿对她摇了摇头,星辰般的眸子里却带上了些许笑意,“之所以是三品,是因为这案子交给了太子督办,我是太子定的人选,而非这案子有多重要,圣上是为抬举太子。”
更何况……定下钦差品级,本身就是不信任的表现,若非为太子的面子,这一趟他也去不成。
元昭帝已经不再年轻了,到了他这个年纪的帝王,毫无疑问是很看重储君的,假如太子十分优秀,他会担心自己的权柄旁落,会担心太子等不了他百年之后,历朝历代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曾经饱受期待的太子因为帝王的猜忌横死。
可偏偏太子是个莽撞又蠢笨的年轻人,稍稍有些心眼的人就能把他看透,武夫之勇,平常之心,平庸到让人完全无法升起猜忌之心的地步,很好的满足了元昭帝的掌控欲,却又不得不忧心自己百年之后,太子压不住群臣,这份忧心掩盖在三十多年的父子之情下,连带着元昭帝自己都快分不清了。
顾屿没有再深想下去,如今太子还不是废太子,宁国公的设计正是他想要的,这一世的局面,已经比上一世好太多。
他记得自己曾经对舅兄说过,太子愚钝,又失圣心,被废之后,原本就是胡乱堆砌起来的势力十不存一,与其雕琢一块废掉的玉石,不如转投其他更为聪慧的皇子,舅兄却反问道:“除了太子,还有哪位皇子能容得下像你这样聪明的人?”
他不觉得自己聪明,但细想过后,确实认同了舅兄的话,太子能力平庸,但平庸的人有一个好处,就是有自知之明,能容得下他人废力雕琢,聪明人总是刚愎自用的,比如瑞王,他不信任何人,明明是自己一步步拓展出的势力,却只要这些人敬他畏他,尊他所思所想,但凡让人摸清了性格手段,等待他的就是被人步步瓦解。
太子或许不是这世上最好的君主,但绝对是他能找到的最合适的君主,他愚钝,但只要能容得下聪明人依附生存,他莽撞,但只要听得进去谏言,何况,这一世的太子比上一世还有一点好处,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