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4 / 5)
子。
季温自百姓处盘剥来的银钱自是要还之于民的,否则百姓何以度日?
她与卢尚书商量了,干脆分头行动,卢尚书继续审问人犯,她则去抚民。
东城郡颇大,自不可能处处走遍,各县县令多半捉了,连主事之人都没有,汉王干脆一县一县地走,每至一县,便邀了当地的里正耆老来,按着季温的账册,将银钱还与他们,由他们再分与各自百姓。如此便不乱了。
汉王极有耐心,事多琐碎,她也不烦,里正耆老许多连郡守都不曾见过,更不必说高高在上的亲王,见了她战战兢兢,毕恭毕敬也好,好奇打量,挪不开眼也好,她都好声好气地说话,从不摆架子。
有不懂处便问李舍人,李舍人虽在王府做一小小幕僚,可于政务上竟十分精通,人情世故更是娴熟。大大小小的事,件件都处置得妥当。
汉王深觉如此大才,留在她府中当真是埋没了。
抚民是自偏远些的县抚起的,一日马不停蹄,能跑两三处,待到最后一处,汉王令人分了银钱,又问起当地详情来,百姓过得如何,徭役可重,苛捐杂税有没有。
里正一一答了,汉王记在心上,不好的地方她都令人记下来,待回京呈禀陛下,许多事她做不了主,但陛下可以。
她年纪小,生得又好看,眉目清秀,肌肤胜雪,耆老们见她不摆架子,渐渐也放开了,敢与她说上几句。
却有一人一直低着头,恨不得将自己淹没在人群中,汉王好奇朝他打量,那人羞愧得面色通红,跪到地上,口称有罪。
竟是那日借宿那户人家的男子。
汉王自不会与他计较的,是季温坏她名声,百姓能知道什么?澄清了就好。
男子仍是羞愧,称要为汉王立生祠。
其余里正纷纷赞同。
汉王心间一动,她早听闻为官清正者,离任之时,百姓为感激缅怀,会为此人立一生祠,或是德政碑,她就知晓前朝有一大臣,生前生祠香火鼎盛,死后至今仍有庙宇供奉了他的像。
这是一件大功德,且能流芳百世。
汉王想,贤人、神仙、佛祖方能受人香火,倘若王妃也有人供奉,是否便能添功德无数?百姓人人都说她好,天道有知,定能为王妃成仙增添助益。
她忙认真道:“我尚年少,本不知百姓之苦,多亏王妃相告,方能急民之所急,离京前,王妃千万嘱咐,要我好生为民请命。诸位要谢,不必谢我,谢王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