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3 / 7)
,粟米饭吃不下,顿顿都是七宝素粥。桌上的菜琳琅满目,她只能过过眼瘾,闻闻味道,唯有一道素菜,开春刚冒尖的嫩笋、枸杞芽和豆苗叶子,洗净后用菜油快炒,只搁一些盐粒,什么调料都不加,爽脆鲜嫩,她一个人吃了小半盘。
吃过饭,李乙带着李子恒回城,李绮节刚病了一场,李乙怕她再受凉,让她留在宅中休养。
李乙父子走后,张氏和小沙弥也提出要走,周氏苦苦挽留,张氏是寡居的妇人,为了避嫌,坚持要走。最后还是李绮节提出一个办法,把李宅背面一处空置的院落收拾出来,让张氏母子搬过去住,张氏起先不肯,等李绮节让账房立下租赁契约后,她才点头。
那个小院子原本和李宅相通,请了匠人把小门砌上,就成了独门独户,张氏母子很快搬迁过去。
张氏年轻时美名在外,如今再度守寡,还是有人上门探问她愿不愿意再嫁。张氏每天关闭门户,除了偶尔和周氏在一处闲话做针线,再不理会任何人。饶是如此,仍然挡不住狂蜂浪蝶和一些地痞闲汉,渐渐的便传出一些不好听的话来。
周氏气急,拨了两个婆子过去照应,又请来几位里甲老人给张氏当靠山。里甲老人本来不愿多管闲事,收了李家送去的两担柴炭、五匹绸布,这才开了金口,当众训斥了好几个在背后嚼舌根的三姑六婆。
随着天气愈发暖和,家家户户忙着伺弄田地庄稼,李家又招了一批短工采茶、炒茶,针对张氏的流言也悄悄平息。
周氏叹息道:“张老太爷未免太绝情,别人都欺负到十八娘家门口了,他愣是装不知道。“
李绮节附和了一句,没把媒婆跑到张老太爷跟前给张氏做媒,被张老太爷啐了一脸唾沫星子的事说出口。
她这几日身上不耐烦,心口总觉闷闷不舒,人便懒懒的,和周氏说了一会儿闲话,信步走到院子里。
李昭节和李九冬在树下荡秋千,咯咯的欢笑声像屋檐前的水滴落在青石板上,又清又脆。
宝珠指着秋千架子:“这架秋千是张少爷扎的,别看张少爷文质彬彬,手却巧得很。“
李绮节眉头一皱:“家里没人使唤了?怎么好让客人扎秋千?“
张氏整日关门谢客,小沙弥一个半大少年郎,总不能跟着他母亲一样闷在家里不见人。
李大伯爱惜人才,三五不时把小沙弥叫到家里来说话。李家虽然没有读书人,但李大伯喜欢附庸风雅,书房里收藏了许多他根本看不懂的诗集册子,连每届科举应试的主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