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6 / 9)
最后关头,他们踩点得到了正确答案,与朱标给出的纸条上的数字一致,松了一口气。
之后朱标与他们你来我往,从赋税到律令,从捕盗到倭寇,从草原问题到南洋问题,半个时辰内,就让学子一方折损了十个人。
朱标抿着茶水,非常满意。
一个小时才灭掉对方十个人,这群人,不错。
刘三吾曾任国子监祭酒,虽曾怠职被弹劾,很快就官复原职。
发生这么大的事,他虽然忙于准备会试,也来看了一眼。
刘三吾原本是不喜欢这“文斗”的,认为太过浮躁,不符合程朱理学中庸之道,最后被刘基以程朱理学的掌门人都曾经和人文斗给“说服”,不再制止学生文斗。
不过他仍旧不喜这过于嘈杂的场面。
读书人应该是安静儒雅的,怎么能和市井小民一样争得面红耳赤?
“台上的是谁?”刘三吾看到一个没有面红耳赤的人。
下官道:“据说是下一届才会来赶考的举子陈炜,南直隶人。”
刘三吾疑惑。南直隶出了这样一个才子,他怎么没听说过?
刘三吾和朱标接触并不多,对朱标的脸没有印象。朱标又故意扮丑,他没认出朱标来。
不过刘三吾得知季仁寿、朱升在场,去季仁寿、朱升身边后,立刻就猜出擂台上人的身份。
朱标曾用假名陈标,陈炜也可能是朱标的假名。
除了太子朱标,不会有人能让忙于朝政的皇帝提前出宫占好位置围观。
刘三吾没有揭穿皇帝的身份,坐在朱升和季仁寿身旁,看向不认识的施耳和罗本。因刘三吾轻视官学,对官学众多教职员工并不在意,他以为施耳和罗本是南京官学的人,没有过多投入注意力。
“公子是否太锋芒毕露?”刘三吾在朱元璋面前心直口快,哪怕知道朱元璋溺爱太子,也直言敢谏。
朱元璋没生气,笑呵呵道:“这个你得怪刘琏。是刘琏那小子把他推了出去,挑衅众人,架得他下不了台。明年你可以写个折子弹劾刘琏,我也觉得他需要被关几天反思反思。”
刘基立刻拱手替竖子道歉:“犬子狂妄,无德无能,理应责罚。”
刘三吾没打算放过朱标:“但公子不该同意。他可以找借口离开。”
“你没看到当时那场面,我儿是被一群人架走的。”朱元璋得意洋洋,“他就算当场装病,或者寻人找借口把他叫走,但这就打乱他的计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