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6 / 8)
虽有竞争,但并无恶意行为,还多次阻止其余蒙童对自己的恶作剧。
虽然他从私塾离开之后,和两人并未再有交流,但对曾经有过善意之人,余柏林也乐意回以善意。
当年帮助他的那位文举人已经放弃会试,选官外地。他对这两人报以善意,也算是回报文举人部分恩情了。
于是余柏林抽空考校了两人所学之后,对两人道,待殿试之后,他空闲下来,将给两人写推荐信,推荐两人去松涛书院就读。
松涛书院乃是京中最高的私塾书院,达官贵人都乐意把孩子送往书院就读。哪怕只是在书院当个旁听,也比普通私塾好太多。
文穗文策受宠若惊,欢天喜地的回家把这好消息告诉家人。
此时他们对余柏林态度已完全不是对同辈同窗态度,而是以前辈礼仪对待。
余柏林刚送走一波人,紧接着又是一波人,好不容易将人全部打发走之后,余柏林就该拜见座师房师了。
会试结束后,离殿试就几日而已。这段时间就算闭门读书也不会有太大提高。而在殿试时,座师一定会入选阅卷官之一,而房师虽然不阅卷,但也是参与殿试的官员。与其用那几日读几页书,不如和殿试阅卷官打好关系。
因这原因,在殿试之前拜见座师房师,正式确定门生关系,就变成了大家都会遵守的规矩之一。
余柏林虽然得了封庭金口玉言,不出意外殿试必中状元。但该走的程序,该遵守的潜规矩,他还是要走、要遵守的。
余柏林和几位友人约好,一大早就驱车前往座师,次辅大人王海泉。
拜见座师,肯定要备上贺礼。这贺礼也有讲究,是轻是重,和拜访人本身地位也有关系。
因为门生帖子不是乱投的。拜门后,若座师认可,双方才会写上门生帖子,一式两份,就跟签了合同似的。合同生效,你就是他正式的门生,可以称呼他为老师,甚至打着他的招牌替自己撑腰了。
所以,并不是所有贡生都能成为座师的门生。要攀附关系,首先自己得有关系去攀附才成。
比如余柏林同行的这几人,赵信、卫玉楠和陈磊本就是高门望族,就算王海泉是次辅,也会给这三人家族面子,收这三人作为门生,对王海泉而言,也是有益处之事。
至于余柏林,他虽然出身寒门,但他有张岳这个老师,且还是解元、会元双魁首,王海泉自然也不会拒绝。
王海泉作为官场老狐狸,自然对皇帝心思揣摩的比较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