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3 / 7)
们也不可能每一幅画都看过啊。有时候发现不了送上来的稿件是临摹别人的,他们也无可奈何啊。
可是这种事情只要发生了一次,对他们大赛的声誉就是难以计算的伤害。
也正因此,很多比赛有时候办个几次就没有声音了。
没办法,大家看见临摹的作品也能得奖,一个个全部都来搞抄袭了,这个比赛还能怎么办?
“可她的指导老师是周扬,周扬的人品我是信得过的。”另一个评委犹豫道,“而且你看这幅画的构图也比较一般,构思也称不上多么出类拔萃,的确像是一个普通高中生的思维。”
“可是她的笔法却相当传统,画纸和墨水也全部都是以前流传下来的名产。你们看这边人物的线条,我记得这种笔法多见于唐代,宋朝以后的画家就更加偏向于工笔写意。一个普通的女高中生,放着改良后的国画不去临摹,转而去临摹唐代以前的作品么?”
这一点就是评委们最不能理解的地方。
因为一般的画手,肯定都是要从新派的作品开始临摹的,大家在发展的时候也会朝着新派靠拢。
比起注重写意和笔法的旧派画法,无疑是和西方美术结合后的新派画法更加容易入门,也更加容易被小孩子所接受。
现在的这些评委,也基本都是从新派画法开始,等到自己的风格固定之后才开始尝试去临摹传统的作品,让自己的画变得更加“古风”一些。
“有这样技巧的高中生也不是没有,只是我记得周扬并不是旧派的画手。所以这个董长阳的参赛者虽然也是周扬的学生,但基本上是不可能是周扬手把手教出来的。”
“旧派的一些老先生们,也没有听说他们收徒弟啊。”
“我记得好像有周扬的电话,要不打电话去问问看?”
“直接这么问有点不好啊,他也未必知道这个学生有没有找人代笔啊。”
评委们各有各的意见,一时之间都不能达成统一。
说到底,还是董长阳这幅画展现出来的水准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高中生应该有的水平,又是小众的画派,自然引得评委们不敢妄下定论。
如果真是董长阳画的,他们肯定比谁都高兴,可要不是董长阳画的,到时候万一又被拆穿,他们这个比赛的名声就真的要断崖式的下跌了。
谁也不可能想到董长阳之前几乎都在跟着一个古代的大师学画画。
对一般人来说十分老旧的画法,在董长阳看来完全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