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5 / 8)
看着变得越来越好。突然有一天,男孩意识到公司的账目越来越难看,手下的工作人员也开始接不到活了。
而男孩在演艺圈的那些朋友,有些陷入了豪门恩怨,有些开始放下身段去接烂片,有些则是拿着身家北上前往大陆发展。
一夜之间,仿佛一切都变了。
等到男孩变成了大叔,变成了爷爷,他才被以前指导过的一个小辈郑重地请出山,为这个人新拍的电影做道具。
这部电影正是小男孩第一次参与制作的电影的翻拍版。
仿佛是一个轮回,换了演员重新演绎一个故事,已经是半个世纪过去了。
故事的主线很清晰,光是主角的不同人生阶段,就换了好几个不同的人来演。
这种用不同的人来扮演一个角色的方法对演员本身和导演都真的算是一个比较困难的挑战。
不同的演员个性不同却要演同一个角色,在适合性上就会出现微妙的差别,也会让观众跳戏。
但导演还是坚持这个想法。
年轻的演员是没有办法将主角这个道具师扮演好的。
虽然名义上是主角,但整部电影真正的主角却并不是道具师,而是道具师眼中的许许多多在电影圈工作的人。主角单独的镜头不多,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记录下这一切而已。
只有真正经历过香港电影兴衰的演员,才能够把握住这一份恰到好处的沧桑和无奈,这也是年轻的演员根本没有办法体会到的东西。
而让老演员扮嫩又太过难为这些前辈艺人,也太过为难以后进电影院看电影的观众了。
而杨篱扮演的则是主角道具师的一个发小,一个曾经立志要成为武侠片主角的男人,梦想着行侠仗义,却因为长相不符合当时大众的审美,不得不去扮演奸角,最后放弃了梦想出去买卖房反而获得成功的一个人。
因为杨篱扮演的是一个配角,主要戏份也不多,所以倒是能够从少年扮到老年,时间跨度大,但台词却没多少。
这个配角虽然也有自己独立的一条支线,但由于主角视野的限制,露出来的也只是只鳞片甲而已。
编剧说杨篱扮演的这个角色主要是为了和主角做个对比而存在的。
主角一直没有离开娱乐圈,但是发展得似乎也就那样,相反及时撤出并且投资眼光好的发小,虽然放弃了理想,但是却获得了普遍价值意义上的成功。
那么主角的选择到底是对是错,有没有后悔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