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3 / 8)
不成。要不是我之前制片的那几个节目收视率和讨论度都超乎预期,现在八成也批不下来。”李素秋也是一肚子的苦水要倒,“不过好在我这几年也培养了不少专业人才出来,这种节目要怎么制作怎么宣传我都有门路了。”
如今李素秋名声在外,又有几部大热的大型综艺片打底,只要放出一个风声,前来投资的人络绎不绝,钱好像废纸一样的往里面砸。
同样的,这些以前眼高于顶的国企,酒业集团们也抛来了橄榄枝,主动示好。
一集的纪录片,除去拍摄这些大型企业之外,也是需要拍摄民间匠人的。这些匠人自然是被这些企业推荐,因为他们都将会是这些集团未来的高级酿酒师。
等到拍摄完毕,后期正式录制节目的时候,也需要请一两个民间匠人和主持人们一起为大家介绍酿酒文化。
杨篱他们最要抢的,自然就是这个和主持人们一起上镜的权利。
“来,先喝喝我孙女带来的酒。”李贵得意的看着自己孙女,给了周龙一个炫耀的眼神。
周龙的儿女们只能说表现平平,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地方,但是李贵的孙女李素秋却是事业上的女强人。等到她年纪再大一些,央视当家的位置也是可以争一争的。
这可是国家的喉舌,含金量可见一斑。
李贵当然要得意自己有这么一个孙女了。以前那些老战友们之前还说什么女孩子不要进娱乐圈,看不起什么的,现在看看娱乐圈每年的产值,再看看女儿在央视里拼出来的地位,怕是一个不好的字都说不出来了。
“好。”周龙一口应下。
李贵家里没有那么讲究,也没有什么精致的酒具,对酒具唯一的要求就是要“大”。不过他上了年纪,家里人管得紧,只能给他饭碗。
这也没办法,不服老不行。
李素秋带来的是两坛子好酒,她坐在一旁给爷爷和周龙倒酒,顺便介绍这酒的来历。
“这一坛是杏花村。”李素秋说出这个名字,李贵和周龙的眼睛就亮了一下。
杏花村的汾酒可是天下闻名。
“这坛杏花村用的是晾红心的酒曲,用的也是神井的井水。”
汾酒讲究的就是用曲和用水,不同的曲酿出来的口感也不一样。像是比较知名的酒曲就有“晾红心”“二道巴”“烧心曲”等等。而酿汾酒的水也是天然井水,水质甘甜透明。
在二十世纪初,这汾酒就已经拿下了各种国际大奖,瞬间声名鹊起。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