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诏武四年(3 / 5)
延意的目光,加大民间和中枢的矛盾,且让真正的蛀虫一点点将大聿蚕食。
这只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数量更为庞大的流民没有成为士族的家奴也没有进入军籍,而是成为了行踪不明无法管理的“浮浪人”。这些浮浪人不仅不会缴税,还会加入黄巾义士、诛邪教这一类对抗朝廷的民间组织,甚至成为领头人。
看似在慢慢前进的大聿,实则根基早就被挖空了,卫庭煦还在帮李延意装饰着华丽的空中楼阁,让它看上去金碧辉煌,仿佛可以住一辈子。
大聿已经有两百年的历史,诸多弊病早就显露却没有有效的改革和措施能够将历史悠久的问题彻底解决。从征税难这个问题上就能看出,李延意从李举手里接过的是极为烫手的山芋,祖祖辈辈留下的问题在一点点将大聿压垮。即便是再务实再有能力的天子,想要挽回如今的大聿只怕比登天还难。
画舫滑到了岸边,阿燎在众娘子的簇拥上登了岸,卫庭煦起身时动作有些缓慢,大概是跪久了有些不适。腿疾本就没有完全好,加之甄文君那当胸一剑,如今卫庭煦能在此游河已是恢复得十分迅速了。
阿燎被小娘子们缠得忘乎所以,登岸片刻后才想起老友还在画舫之上。拨开人群,正想去扶卫庭煦时看见卫庭煦已经被甄文君一臂捞了起来。
“多谢夫人。”卫庭煦淡淡地道谢,甄文君没说话,二人的目光落在各自的方向,走下了画舫。
此时两岸的树木花草已经被修剪完毕,夏日的清新之气更加浓郁。
阿仓依旧领着头在岸边走,卫庭煦说她来请客,请大家喝茶。
一阵欢呼声中甄文君看着卫庭煦的背影,思索着她会以何种方式篡夺江山。
前朝不乏有篡位之人,篡位无非有两种方式,一是权势熏天,加九锡之后逼天子禅让。在阿母讲述的前朝故事中甄文君发现,一般禅让得来的江山都无法太长久。小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如今亲眼所见大聿种种乱象,各地起义不断,外族贼心不死,天子想要推行的改革也未必能真正落地民间,诸多矛盾都将导致和平接手之人将弊病一块儿继承。
只有将这个存在了两百年的王朝彻底打碎,在战火之下将其重组,构建一个全新的帝国,才有可能让这艘大船开得更长远。
卫庭煦也是这样想的吗?
甄文君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了卫庭煦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力量,在不为人知的暗处慢慢酝酿着,即将迎来全面喷发的时刻。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