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秦缙黎你个败家老爷们儿(3 / 8)
天犬!我觉得应该叫西门铁柱和东方翠花!”
王一鸣只想打他!
大军叔也是,对王一鸣取的两个名字非常嫌弃,“就知道你个熊孩子起的这么个别扭的狗名,颜冉做不出来这么不靠谱的事儿。”
王一鸣:?
现在他已经是这种形象了吗?颜冉哪里乖巧?他只是长得乖巧而已!
最后大军叔给他们俩打气,“放心比赛,全村都等着你们回去,颜冉肯定能拿第一,横幅很快就绣好了,等你们回来就挂上。”
颜冉高兴的谢过大军叔和全村的大爷大妈,斗志昂扬,这次不拿第一都不好意思回去了。
王一鸣一想到那个场面,不由得捂脸,好想死!
————
第四场比赛,十二进六。
颜冉已经成了众人关注的对象,因为就没见过票数这么牛逼的第一,来了什么都不做也是第一名。
这次比的是面点,材料也是一应俱全。做厨师,一般都是专注做一样,这次大赛照顾了所有人,什么都比,所以只说了面点,选手可以自由发挥。
颜冉打算做灌汤包,因为他自己想吃了。
灌汤包起源于北宋时期,据说清明上河图上都画有卖灌汤包的,可谓是历史悠久了。吃灌汤包就是吃面、吃肉、吃汤三位一体,方法简单,一般人都会,但是做出来的味道怎么样,就要看面点师傅的手艺了。
颜冉开始和面,摔面,醒馅,包包子,动作熟练的就跟小孩玩泥巴似的。别人也有想到做灌汤包的,和颜冉的手法有很明显的不同,主持人就好奇的问:“别人都是和面,你是摔面,这是不是有什么讲究?”
颜冉嘴角勾起来,好脾气的解释:“摔出来的面软,吃起来筋道,爷爷一直就是这么做的。”
其他老师看颜冉的手法也是觉得新鲜,只有王老师,一直在盯着颜冉看,眼里的专注和激动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他是研究传统美食的,很多美食或者制作手法都已经失传了,颜冉所用的和记载中的一种制造方法非常像。而这个手法他师公补全的,教给了他师父,他师父又教给了他,颜冉的爷爷到底跟谁学的?
发现王老师的反常,主持人问:“王老师是不是有什么想说的?”
王老师站起来,问颜冉:“我对颜冉的制作手法很感兴趣,很像资料上记载的宋朝一位有名的宫廷面点师的手法,能不能冒昧的问一句,颜冉你爷爷师承何处?”
颜冉把最后一个包子放在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