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自干五毛(十四岁九月底)(6 / 7)
子或者油菜,如此明夏若是有了收成,那么不用他说,地方官为了自己的前程就会主动上报水窖的事,到时朝廷再出面推广就容易了。
谢子安这么做倒是省了他许多事。
谢子安身在翰林,心忧天下,可算是个干吏!
丢下密报,隆庆帝心情舒畅,然后便问李顺道:“御膳房的奶油蛋糕做好没有?有的话,赶紧呈上来。对了,今儿的奶茶,”
隆庆帝翻了一回桌上的《御茶录》方道:“朕要桂花口味的!”
参照《中馈录》,隆庆帝让李顺给自己整了一本《御茶录》——御膳是不好乱动,但茶点还是大有作为的!
有了《御茶录》,他再不担心错过节气美茶了!
谢子安回京后又让谢福安排人在京师农庄修水窖——北方比南方缺水,更需要水窖。
谢子安已经打算好了,明年开春,他请同僚来庄子踏青,然后乘机推广水窖。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谢子安想:但凡多收一石粮食,荒年就能多活一人。他的阴德便就能多加一分。
先他进奉的马掌现虽已被朝廷在全国使用,但他至今没得封赏,必还是因为福德不够,时机未到。他得再接再厉,多造福德,如此假以时日,才能高官得做,骏马得骑,封妻荫子,出将入相——这是上天给他谢家的机遇,他可不能辜负!
红枣身在内宅可不知她公公自干五毛为朝廷推广水窖的事——即便在谢馥儿的婚宴上听人说起水窖,也只以为是是雉水城城小,啥事都传播得快的缘故。
重阳节后,谢尚进小黑屋做他爹临行前给出的乡试卷子,红枣则在看完碧苔送来的《女工·纺织》一篇文后笑道:“不错,碧苔,有了你这篇文我这一本《雉水谢氏中馈录》《衣》卷方才算完整。可以交陆虎刻印去了!”
红枣可不会纺纱、织布、捻羊毛线,且也不打算学,而丫头里也只有碧苔会,所以《衣》里这部分的章节红枣就直接放手给碧苔来写。
同样似裁剪、缝制、刺绣、皮毛等篇章红枣也分给了锦书、芙蓉等陪房女人来写——红枣现虽说也会做刺绣针线,但不精,所以红枣便决定人尽其才,她只挂个总编的名就好!
对此谢尚原有些意见,但红枣道:“大爷,术业有专攻,我确是不及丫头们善针线,而且就是现在全力学,想有所得,能成书也得等十几二十年后。”
“大爷,人生苦短,只争朝夕。咱们又何必放着现成的人才不用,非得自己亲书,而且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