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部分(3 / 6)
蛮好武、男尊女贱的传统根深蒂固。朝中上下任谁都明白,不论哪一位公主嫁过去,都将成为牺牲品。
国君因而日日踌躇难下决心,谁想一次朝议时,韶国最受宠爱的小公主萧甯不顾重重阻拦闯入大殿内,自请和亲。
当日十六岁的小公主与韶灵王对峙那一幕,恐怕在场的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忘记,可惜的是,这一笔尚未来得及被载入史册,韶国就被灭了。
韶灵王最终确实是忍痛割爱准了萧甯的和亲之请,并封其为“嘉懿公主”,令远嫁绥国世子的,那么,自然也不存在什么“毁诺在先”的罪名。
所谓“毁诺”,其实不过是萧甯惨死在了和亲路上,未能真正嫁给绥世子罢了。
此事在韶国被灭后才曝光于世,绥国对此似乎歉意全无,只将萧甯厚葬于王陵中,并象征性地追封了她一个谥号。
世人也并不意外,绥灭韶是既定之策,起兵的借口满地皆是,随手拣一个便可。只是可惜了韶国那位传说中貌可倾国,舞可惊世,琴棋书画无一不通的公主。光是才貌便足够令人歆羡,又在国危之际挺身而出,欲牺牲一人挽回大局,更是难能可贵。以至后来数年,但凡有人提及嘉懿公主的名字,便免不了几声“红颜薄命”的叹息。
嘉懿公主的死因也成为了研究灭国屠城战之人的后续关注点。
萧甯的和亲队伍里有几百名随从,他们之中部分人的尸首是在事发数月,也就是韶国被灭之后被人发现在大漠的。据当地的仵作检验,公主包括她的随从们皆是死于刀伤和箭伤。
大漠里极热极燥,又出没着野物,即便是埋于沙地中有幸保存下来,那些尸块也早已残缺得不成模样。萧甯的尸首也在其中,算是较为完整的一具,只是面目早已不可辨,能断定她身份的唯着装而已。
再度追溯那段历史时,人们发现,当时正值南面两大国梁祁之战,战争已近尾声,梁军对祁国残余的乱军乘胜追击,一路向北,直到大漠附近失去了追踪的方向,无功而回。
有人因此推测可能是祁国的乱军在一路逃窜饥渴难耐的情况下遇到了浩大的和亲队伍,为了生存不顾三七二十一便对其进行劫杀。
确实是符合情理的推测,可乱军的逃窜路线与和亲所走的路线绝无理由重叠,他们是如何相遇的?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其中一方被迫改道?
历史至今也没法给后世一个解释。
不过,我要讲的这段传奇并不是历史,而是被历史掩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