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备胎死了(3 / 4)
说到这个,萧令先踌躇了:“要怎么才能找到人材?”这是一个世界难题,在没有科举考试的时代,靠的是举荐。
梁横趁机抛出了他的主意:“圣人,有为之士也是天赐,并不常见。若圣人不强求全才,倒也好办——培养就是。择忠于圣人之人,交给圣人信得过的人带着,成不了贤人,难道办些一般的差使还会出错吗?更多的人只是没有机会罢了。”
“你细细说来。”
梁横这也是有预谋的,他想推他的“自己人”,比如那个肖大郎。如今萧令先要让萧正乾北上,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梁横把狄人当草原副本来刷,想让肖大郎跟着萧正乾组队,趁机沾点儿光。哪怕BOSS掉包分不到最好的,捞点儿升级经验也是好的。
同样的,他还有几个不那么地道的“朋友”,不给人家一点好处,梁横心里也过不去。把“自己人”交到敌人、竞争对手的手下去,梁横又小心眼儿地怕人使坏。萧正乾这样的宗室最好了,又不构成竞争,又能帮他养孩子。想来萧正乾这样宗室,初入官场,也没几个现成的人手,他这也算是雪中送炭。至于等人手养成了,梁横要怎么做,那就是另说了。
他打的竟是“寄生”的主意。
至于自己的品级,梁横倒也不是太愁,只要他出的主意够实用,次数多了,又有徐少君这个内援,还怕萧令先不给他晋级吗?蒋进贤的死提醒了梁横,他有一个别人都比不得的优势——年轻。叶广学与蒋进贤年纪相差不大,还能活几年?郑靖业也活不了多久了吧?李幼嘉与萧令先的感情不似郑靖业那样深,而且年纪也不小了。蒋卓、池脩之他都短暂地共过事,不过是沾着出身好罢了。
萧令先也是另有肚肠,他手上缺人是真的。任何一个少年皇帝,最容易产生的感觉就是“尾大不掉”。哪怕大臣没有二心,一心为国家好、为皇帝好,也很难不让皇帝觉得大臣过于跋扈。哪怕是郑靖业,萧令先也会觉得他过于守成。哪怕是秦越,萧令先也会觉得他流于死板。
萧令先默许了梁横的主张,梁横知道,如果他主动荐人,阻力会大得多,是以走了个迂回路线——如果萧正乾看上了肖大郎,要把他带走,别人总不好说太多。萧正乾的风头正盛。
萧令先却提出来,他要先看一看肖大郎,还问:“与我同姓?”
梁横回道:“是小月之肖。”
萧令先皱了皱眉,终究不喜欢,想了一想令肖大郎改姓袁氏:“算作你岳家亲戚吧。”梁横也不在意,肖大郎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