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家事国事(4 / 6)
我以为娘是没想过亲上做亲的。”
儿女都是自己家的好,哪怕是娘家,要是条件不够,也不会想委屈了自己的孩子。赵氏脸上一红:“你外婆做寿的时候……”
养了这么个女儿,也不知道是命好还是命不好的,反正熬到现在吧,看起来赵氏的命是不错的了。不用担心女儿,老太太就担心自家儿孙了,男孩儿读个书,家里有这个氛围,就算拿鞭子抽哪家也能弄出个把秀才来,女孩儿就不行了,得看命。
到目前为止,老太太嫁出去五个孙女儿,大半过得平常而已,丈夫也没有发迹,天天操心着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大姑子小姑子……还要算着不厚不薄的家产。这倒还罢了,不幸的是亲近嫁了个秀才的孙女儿,婚后一年,孙女婿就往屋里收了几个妾。
这一个还不大好弄,人家家里亲爹也是个县令,自己有功名,纳妾本是寻常事,也不曾短了妻子吃穿,也没有让妾夺了老婆的权。就是与老婆不亲近,婆婆见儿媳妇管不住儿子,对她也是淡淡的。赵家自入京后,日子就顺心了许多,这位表妹也养出一点点娇憨的小性子来。积在心里,往娘家哭了几回了,哭得老太太心疼。
已嫁了的又没有被打没骂,因有妾而和离?赵家的脸还要不要了?
老太太做寿,孙女婿也是斯斯文文,一派风流潇洒,与岳父大小舅子都处得来,待岳家人也有礼貌,宾客间交往也长袖善舞很长脸。他要收几个妾,开枝散叶的,谁能说不行?
老太太劝孙女不得,看着孙女儿也是心疼,便向女儿念叨了几句:“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自打入京以后,这些孩子都叫我们给惯坏了,看着这一个,再想想剩下的那几个,我这心呐……”
赵氏当时也没有往自己儿子身上想,她对儿子婚事的期许,还是要岳家有力的。程犀的婚事如此占便宜,程珪程羽便不如乃兄,也不能要一门拖后腿的亲戚。回到家里左思右想,娘家对自己实在是无可挑剔,为娘家分忧也是应该的。
赵家是个省心的人家,老实,听话,帮不上忙也不会帮倒忙。赵氏颠来倒去地想,又有些想亲上做亲了。亲姑姪做婆媳,还有比这更亲近的吗?与李绾之间,赵氏总有点怯,端不起婆婆的架子,还有点小心翼翼,总之是不够亲近的。亲侄女儿就不同了……
但是,有一个问题,儿女那儿要怎么说?赵氏怵长子,又很怕女儿跟她闹。叫她想了这么个主意,先是说亲,总挑不到合适的,那就亲上做亲,也是堵一堵儿女的嘴。将这件事办成了,再与母亲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