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外祖将至(6 / 7)
下赵家的宅子,程素素道:“外公老宅我也去过,怕住不下这么多人吧?要不要,先赁两处小院儿,回来先安顿下来。以后是分家、是买房,看外公的打算?”
赵氏道:“我也是这样想的。”她也是管家的人,当然知道赵永年拖这一大家子进京,日子肯定紧巴。赵永年又过份实在,在任上攒得钱恐怕不够多,回来不够花用。且赵氏心里也明白,赵永年孙媳妇都娶了几房了,老宅住不下,分家就在所难免了。她想先给准备着。
李绾一直听着,先不插口,继而问道:“不知几位舅舅,现在功名如何?”
赵氏脸上一红:“大郎读书不随舅家。只有你们大舅、三舅中了秀才。不过,大郎倒有三、四个表兄弟,也是秀才。”
李绾道:“那也很好了。京城名师也多,文风淳厚,回来过不几年,也许会有好运的。”
赵氏脸上红晕未褪,略有吱吾地道:“我是想贴补他们一些的。”
李绾笑道:“这是应该的。”
赵氏忙说:“不是那个意思!你们不知道,打今年正月起,我每月悄悄儿拿一吊钱,去城外那个小庙里,给一个人。”
“咦?”李绾与程素素齐齐惊讶。
“我……旧年的事情,你们也都知道,当时想死的心都有了,再不想提往事的。那天在街上偶然遇着的,旧时齐王府一个粗使丫头,打个照面儿,彼此还记得,说了几句话。当年,我们一共四个人,就我现在有你们,过得好。她们三个……死了两个啦,另一个就在那个庙里。”
李绾道:“要您周济?”
“嗐,说是赐金还家,许作嫁妆。贵人们不觉得多,百姓人家看着是巨款,留在家里多好?还有儿子要说亲,还想多置几亩地。发回家的闺女,嫁了,一辈子能补贴娘家的东西,加起来也未必有这笔钱的一半儿。
就是你们外公实在,听说叫发嫁,就把我给嫁了。别人家,比你外公家手头又略紧些。她们就……”赵氏擦擦眼泪,“我就明着说了,我想对他们好些。他们离京这些年,回来要有不周到的地方,都不能笑话。有什么对不住的地方,你们先跟我说。嗯?”
李绾与程素素对视一眼,郑重地答应了:“是。”
程素素一合掌道:“这下,可要热闹了。”
作者有话要说:
好啦,基本上把当年的旧事都解释完毕了。
前面关于这方面的讨论,怎么讲呢。大家知道杜十娘吧?周末复习了一遍当年潘虹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