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3 / 5)
和粮食,物质资源极大丰富,何愁人口不爆发式增长。
人口多起来就能控制更多资源。
这是良性循环,远胜过在中原打出脑浆子,空余大片无主土地乱跑野兽和野人。
诸侯有私心不假,但有一点没说错,王族躺在功劳簿上太久,已失去进取之心。这种情况发生在任何一个诸侯国都是致命的。中都城地位超然,同样不能例外。
长此以往,就算不是郅玄,也会有人站出来,一呼百应,夺走人王权柄。
郅玄好歹愿意保留中都城,费心维护人王颜面,还想着将人王淮拉上战车。换成其他人未必乐意。
当然,郅玄愿意拉人王淮一把不是无条件。
在处置王族成员时,人王淮的态度足够明确,没有和稀泥,不徇私包庇,做到彻底公正,令诸侯心服口服。
全是他的主张也好,有太后在背后推动也罢,继续维持这样的明智,郅玄不介意将他拉上战车,挣脱局限,带他领略更远处的风光,让他看到真正的“天下”究竟是什么概念。
郅玄送出厚礼,相当于主动递出橄榄枝。
看到他的诚意,人王淮百感交集。
他以为自己今生今世将沦为傀儡,成为大诸侯的传声筒,除了象征意义再无其他。不想一切峰回路转。宛如沙漠深处发现水源,黑暗之中遇见曙光,人王淮心情激动,沸腾的情感难以抑制,以至于通红眼圈。
见到人王淮的表情,即知他明白献礼的真意。
郅玄没有当殿挑明,利落归位落座,等待早朝之后被另行召见。
四大诸侯带头献礼,代表四人对人王淮的态度。
王族固然可恶,需要下狠手整治一番。人王淮属于无辜受牵连,需要区别对待,不能混为一谈。该尊重必须尊重,不能有失礼之处。
大小诸侯收到讯号,心中大定,纷纷起身上表。
侍人应接不暇,诵读到嗓子眼发干,仍有半数表书堆在面前,记载的全是国君献礼。
有年长的中都氏族心生感慨。回忆先王登基时,未曾有这般盛况。一时之间有些糊涂,西原侯到底是善是恶,四大诸侯究竟是忠是逆。
因诸侯献礼之故,朝会时间延长,持续到午后仍未结束。
消息传到后宫,连太后都现出惊讶神情,猛地坐正身体,命侍人速往正殿,确定无误再来回报。
侍人明知句句属实,话中没有任何夸大,仍不敢违背太后旨意,脚步匆匆去往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