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4 / 6)
门用来惩治犯人。
踏碓的出现解放了双手,利用杠杆原理,用起来相当省力,使得舂米不再是一种苦差事,自然会受到欢迎。
时间一天天过去,封地内的抢收工作仍在继续。
村老们轮换守夜,每日观测天时,发现远处天空有雨云堆积,立即禀报郅玄,言大雨将至。
“公子,收粮还需加快。”
村老们熟悉农事,对天气的变化预判极准。几人都断定有雨,那就绝不会出错。
好在郅地的抢收工作已接近尾声,大批粮食运入谷仓,并在外面加盖成捆的干草,足以遮挡雨水。
在最后一亩粟收割完毕,送入谷仓后,天空中传来雷鸣,一场大雨从天而降,狂风席卷,覆盖整座县城。
伴着雨水落下,郅地内的小河溪流水位上涨,新城内的沟渠加速流淌。雨水顺着青石路滑入水沟,同引入的河水汇聚,在城内连成一片水网。
担心新城的排水情况,郅玄冒雨出城。
等他到时,发现负责新城建造的几名下大夫早在城内,正指挥人手检查各处水渠,发现问题立即禀报。
对常年不受重视,在朝堂和家族几同边缘人的下大夫而言,能够亲自督造一座城池,既是郅玄对他们的信任,也是一种极大的荣耀。
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
他们切实执行着这句话,用实际行动向郅玄展示出挚诚君子的真正含义。
车轮压过青石路,两侧溅起扇形水花。
一名下大夫披着蓑衣,正命人撬开石板,查看沟渠水位。
郅玄推开车门,下大夫恰好抬头,透过雨幕看清来人,又朝家仆吩咐几句,就迈步过来行礼。
“城中情况如何?”郅玄问道。
“公子放心,各处水道畅通,无涝之忧。”
郅玄披上蓑衣走下马车,和下大夫一起巡视城内。
部分国人庶人已迁入新城,街道两侧的坊内多出人气,不再如刚建成时空旷。
遇到大雨袭来,城内住户纷纷走出家门,男人们不耐烦穿蓑衣,全都赤着上身,冒雨检查家门前的沟渠。
有人为了方便,连裤子都不穿,仅穿着一条犊鼻裈。
更有甚者,就在腰上挂个布条,挡住前面,后边压根不系。竟也没人觉得不对,反而纷纷效仿,那叫一个天体自然。
遇到郅玄经过,几个壮汉大大方方向郅玄行礼。
观察身边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