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再被启用(5 / 7)
接到朱高煦的来信,孟清和嘴角直抽,很想拍桌子大吼一声,老子才不想和你做朋友!
可惜愿望的美好只在于幻想,现实中,他只能拿起笔,对朱高煦信中的问题一一解答。
一边写,一边呲牙。
呲牙后,继续写。
很多在大宁没来得及实施的举措都被他写了下来。
一直写到手腕发酸,孟清和才猛然间发现,案上的纸竟堆成了一叠小山。
放下笔,十指交握,活动了一下,又捏了捏颈后,总算松快了些。
翻开刚刚写好的书信,无论哪页都不舍得撕。
都送去,更不合适。
苦恼半晌,抬头望向房梁,他果然是天生劳碌命,这么长时间没工作,闲得发慌了吧?
叹口气,还是从一叠纸中抽—出大半,余下的整理摘抄,放入信封。
不是他小气,委实是谨慎些好。
有些主意太过超前,在大宁实施都要考虑再三,何况是宣府。非到万不得已,他当真不想再到刑部大牢住上几天。
信并未完全封口,朱高煦给他的信也是一样。
往来送信的都是汉王嫡系,又有沈瑄派人跟随,偷看是不可能发生的。之所以如此,不过是为方便锦衣卫开展工作,得悉详情之后向天子汇报。
锦衣卫的名声不太好,尤其是文臣,多闻之色变。
孟清和则认为,只要不犯到天子的忌讳,大可不必风声鹤唳。权当是国家情报部门,甭管对方多么爱岗敬业,只要用“平常心”对待,被请到诏狱喝茶的机会应该不大。
虽说隔三差五被趴房梁,发现了还要装作没看见,十分考验自身演技,一些不好摆到台面上对上司说的事,却完全可以借助锦衣卫的口递到朱棣面前。
例如他同朱高煦通信一事,藏着掖着反而更增怀疑,不如借着锦衣卫直接递到御前。
嫌疑人的辩解和情报部门探查出的真相,怎么看,都是后者更可信。
在永乐帝眼皮子底下玩神秘,藏着掖着?
但凡是个正常人,应该都不会这么干。
信送出,孟清和将余下的信纸仔细收好。即使被某个趴房梁的锦衣卫看到也没关系,到御前他也有理由。纸上的内容,一没危害社会,二没威胁天子,三没遗祸百姓,再超时代,也只是关乎经济的一些看法,压根没想对外传播,完全属于自娱自乐,落在永乐帝眼中,应该算不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