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公道怎么讨(3 / 8)
精力,余下时间还要处理公务,整日里忙得不可开交。若没有兀良哈上疏请天子主持公道,其间涉及到大宁是否出兵的问题,许多人都快忘记兴宁伯这号人物了。
当然,被孟清和狠下面子的六科给事中不会轻易忘了他,但在当下,有比找他麻烦更重要的事。因此,孟清和的“悠闲”日子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道衍了解孟清和,即使不明白写出来,孟清和也能猜出其中深意。
所以说,有个聪明徒弟就是好啊。
大和尚对此相当的自得。
他承认的徒弟,目前只有孟清和,郑和还需要靠边站。
如果不是永乐帝暗示,以道衍的行事风格,会主动和皇帝身边的内侍走动?根本不可能。
朱棣欲重用郑和,郑和就必须有能力为他所用。只会打仗和察言观色是绝对不行的,外廷的官员也不会指点一个宦官,道衍和尚成了最好的选择。
孟清和一边读信,一边同郑和聊上两句,将信上的内容透露给郑和知晓。
整封信读完,孟清和笑容依旧轻松,郑和的心却提了起来,不免再次慨叹,兴宁伯果真是不同了。自己与他交好绝对没错。
“郑公公此来大宁,单为天子恩赏一事?”收好信,孟清和示意亲卫退到门外,“关于北边,天子是否有旨意?”
郑和点点头,同样让跟随他的内官退下,待室内只剩他与孟清和两人,才开口说道:“陛下本意,朵颜三卫损失不小,总要安抚一下。”
“如何安抚,陛下可有吩咐?”
“兴宁伯附耳过来。”
示意孟清和靠近些,郑和压低声音,如此这般,这般如此转述一番。
越听,孟清和越是心惊。
这是安抚?确定不是挑拨,让朵颜三卫去和鞑靼打上一架?
“此乃天子口谕。”郑和肃然道,“咱家来时,侯显和王景弘已分别前往顺天府和开平。辽东那边,这会应也接到了旨意。天子的意思是,公道要讨,刀兵却不好轻动,先礼后兵,以和为贵嘛。”
孟清和:“……”
以和为贵?
这话要是旁人说的,他信。
可永乐帝?那就是个战争狂人。他信奉的绝对是长刀和火炮,用拳头讲道理。
以理服人,以和为贵?和自己人倒是可以讲,和打了十几年仗的北元?绝对不可能。
“兴宁伯也不必多想,便是出兵,也是从开平卫和顺天府调遣。大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