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1 / 6)
刘荣一行抵达雁门郡,正逢郅都下令清查郡内、重录户籍。县中长吏、少吏每日忙得脚不沾地, 乡中三老、游徼、啬夫亦不得闲。
队伍过马邑时, 连续遇见三名亭长, 每人手中都拽有麻绳,绳后捆有清查时抓捕的游侠、无赖和恶少年。
寻常而言, 这些人游荡在乡间,只要不犯大恶,官寺很少下令拿人。
可惜他们遇上了郅都, 又倒霉地碰上谋刺云中太守的大案, 自然不可能再如之前一般轻纵。加上乡民百姓受够了这些闲汉和无赖, 纷纷上官寺告发。各县接连贴出告示,县尉更是亲自带兵拿人。
顶头上司都已经动手, 游徼和亭长自然不能毫无作为。单是马邑附近, 抓捕的游侠无赖就超过两位数。
马邑并非雁门郡内的大城, 实为秦时养马之地。汉朝立国之后, 此地仍在养马,然不设县乡, 仅由尉和马官掌管。放眼望去, 除了成群的战马和驮马, 只有零星的里聚和军伍驻扎的要塞点缀其间。
和刘荣在长安郊外见到的不同, 这些边民里聚都有夯土筑成的围墙, 个别会在墙头堆砌泥砖或是立起木板,有的还会支起简陋的箭楼,作为瞭望和警戒之用。
刘荣北上时, 窦太后命人送来大量的绢帛、铜钱和粟麦。并有三十多名身强体健的骑僮,以及数名健壮的仆妇。
大车提前安排在城外,没有引起任何注意。
刘荣本不欲收。
他虽被废为庶人,不再归于宗室,终归仍为刘氏,依照汉律,可免一切徭役。入边郡后开垦荒田,市宅地,生活绝对和困苦不搭边。这些钱绢带上,或许还会惹来人眼。
似料到会有这种发展,为首的骑僮递上一册竹简,言为窦太后旨意,请刘荣细看。
展开竹简,扫过其中内容,刘荣脸色微变。再看面前的骑僮,各个高大魁梧,身上带着煞气,明显曾上过战场。
长乐宫送出这样的人,天子不可能不知道。
甚者,其中就有天子的安排。
刘荣苦笑一声,彻底打消将人送回去的念头。
无论如何,这些人他必须留下。
由于携带的东西太多,车上又没有象征宗室和贵人的标记,沿途有不少百姓将刘荣一行当成了商队,以为他们是运载粮食和绢帛往边郡交易。
队伍中途休息时,有胆大的猎户带来捕捉的猎物,想从刘荣手中换取粟米。
骑僮本欲将人喝退,却被刘荣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