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矛盾(6 / 7)
如此,仍有多事未决。
连续几日忙到深夜,朱厚照的脾气愈发暴躁,张太后欲借千秋节见兄弟一面,都没能如愿。
“舅舅为父皇守陵,怎能擅离!”
张太后赌气回到清宁宫,连千秋节都不欲再办。
御史闻听风声,当即上疏直谏言。
朱厚照的回应很简单,不打不骂,全部迁调南京。
继续上疏?
山高水远。比起在神京找茬,好歹能耳根清净两日。
这种情况下,弘文馆讲学的时间自然缩短,地点也改为东暖阁。
看着朱厚照脸上的两个黑眼圈,杨瓒只能叹息。财政紧张,朝中内宫都不消停,难怪烦躁成这样。
“陛下,臣闻太仓印已累至三十万,当可解燃眉之急。”
朱厚照没说话,抽出一封奏疏,递给杨瓒。
“杨先生看看吧。”
杨瓒行礼,告罪之后接过奏疏,看清上面的内容,不禁皱眉。
“重开宁夏马市?”
论理,不是不可行。能联络瓦剌,刺探鞑靼消息,充实边防储备,是一举三得的好事。
但提出的人是安化王,就不得不可令人深思。
“朕信不过安化王。”
弘治帝留给朱厚照密旨,安化王赫然在需警惕之列。兼有锦衣卫递送的消息,朱厚照警觉心更甚。
“此事,内阁可有计较?”
“刘相公认为可行,李相公认为当谨慎,谢相公倾向李相公之意,至今未有决断。”
朱厚照提起笔,斟酌片刻,重又放下。
“杨先生认为此事可行否?”
“陛下,臣以为,市马可行,然地点不应在宁夏。”
“哦?”
“臣在翰林院翻阅卷宗,得知太宗皇帝时,曾于广宁开设互市。”杨瓒顿了一下,看向朱厚照,道,“其为北直隶所属,地靠朵颜三卫,当比宁夏更为适宜。联络瓦剌之事,可交由三卫忠勇之士。前番鞑靼离间之策,亦可消弭。”
“广宁吗?”
沉吟片刻,朱厚照道:“张伴伴,让刘伴伴取舆图来。”
“是。”
张永退下,朱厚照笑道:“朕就知道,杨先生一定有办法!”
杨瓒拱手,心中所想的却是另外一件事。
“陛下,臣有事上请。”
“杨先生尽管说。”
“臣闻涿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