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好人缘的杨编修(5 / 6)
送来名刺,依旧是给杨瓒。
堂上官员同时默然,齐刷刷看向杨编修。
这是怎么回事?什么意思?
杨瓒很无辜,同样不解。
他和这二位实在不熟,只在殿试有过一面之缘。为何会送来名帖,当真是一头雾水。
“杨编修不知?”
“下官委实不知。”
两位都御史的名刺只是开头,一盏茶的时间不到,又有两张名帖送到。
“户部尚书韩文遣人送来名刺,请杨编修择日过府。”
“吏部尚书马文升遣人送来名帖,下月寿宴,请杨编修过府。”
如果这还不够刺激,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刘健,太子太保兼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太子太保兼武英殿大学士谢迁,三张名帖送进大理寺,差点将大理寺上下官员砸趴下。
大理寺卿沉默。
左右少卿无语。
连刚正不阿,坚决不向恶势力低头的邓寺丞也是默然。
蒙天子回护,一干重臣折节下士的今科探花,翰林院编修,会是不亲不孝,丧德败行之人?
这状纸还怎么复问?案子还怎么复审?
杨寺卿猛然想起,杨编修不只是今科探花,更得天子赐字,赞其有君子之德。
多方联系起来,告状之人哪里是要拉杨瓒下马,分明是想扇整个朝廷巴掌,甚至是和天子过不去!
越想越是心惊,杨寺丞牙齿咬得咯吱作响。心中发誓:如果涿鹿县令当面,他绝对会把这张状子团成团,塞进对方嘴里。
让你自作聪明,让你祸水东移,给本官吞下去!
吞不下去?
硬塞也要塞进去!
见到堂上一摞帖子,扶安也很是惊讶。仔细一想,又瞬间恍悟。
杨瓒被召乾清宫觐见,内阁六部必已得到消息。如刘阁老和马尚书等,都是历经宦海的人精,无需细想都能明白天子的意思。
原本,杨瓒这事便可大可小。
往大了说,斩衰殿试,甚至可言欺君。
往小了讲,杨瓒身在京中,距涿鹿县百里之遥,消息难通。族中殿试之后方才发丧,稍微含糊一些,自可从容脱身。
既然天子不欲问责,何妨做个顺水人情。
相对的,状告杨瓒之人却要倒大霉。
大理寺不能重判杨瓒,否则就是和天子,和内阁过不去。
一口气憋在心里,向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