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救是不救(5 / 6)
前,率众投奔,助秦氏大举进兵。在秦策登基后,为他慑服豪强出了不少力,也得罪不少人,于太元三年官授青州刺使。
为官数载,唐公洛始终兢兢业业,不敢有半点马虎。
可惜的是,降将身份始终是他的短板。秦策固然用他,却也在防备他,明里暗里不断削减他的势力。尤其在豪强陆续服软之后,举动更为明显。
并州是唐公洛的老家,追随他的将士大多出身于此。
并州大旱蝗灾,疫病蔓延,唐公洛心急如焚。好在朝廷反应迅速,很快赈灾放粮,派出军队并召集百姓灭蝗。
对于疫病的处置,能最大程度的控制源头,手段却过于严酷。唐公洛固然心忧,但为了避嫌,也不好多说什么。
不过,事情发展到后来,他开始发现不对。
被指为疫源,包围焚烧的村庄中,近三四成与他有关。当年他手下的强兵,包括今日的部曲,多数出于此地。
越想越觉得不对,唐公洛派人暗中打听,得出的答案骇人听闻。
竟有人借天灾之机大开杀戒,铲除异几!
是不是秦策下令已不重要。
即使不是他亲口下达旨意,照样脱不开关系。
血淋淋的证据摆在眼前,唐公洛被仇恨逼红双眼。在祖籍之地被包围,族人尽数被杀之后,终于忍无可忍,一怒揭竿而起。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实非秦策本意。
借刀杀人的打算他的确有,可绝没想过不留后路,对唐公洛的族人下手。
等他反应过来,昔日被唐公洛压制的豪强已然联合起来,屠尽唐公洛的族人。后者被逼到绝路,退无可退,唯有一条路可走:造反!
叛军的消息不断飞回长安,秦策面沉似水,俯视满朝文武,克制不住杀人的欲望。
光明殿寂静无声。
暗中策划的几姓豪强,仿佛约定好,全部眼观鼻鼻观心,集体失声。
与此同时,北地的消息传回建康,知晓事情大概,桓容眉心拧出川字,开始认真考虑,究竟该不该淌这趟浑水。
如果决定插手,必须仔细谋划。
青州和桓汉之间隔着徐州,拿下地盘不太现实。如果贸然行动,必然会导致两国开战。别说秦策,他现在也没准备好,仓促开打,哪怕最后能够获胜,损失也定然不会小。
不要地盘,只救人?
或许可行。
桓容铺开舆图,手指沿着建康滑向盐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