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救是不救(1 / 6)
先是李逊,后是唐公洛, 一南一北先后起兵, 立起造反大旗。烽火再度点燃, 南北呼应,渐有燎原之势。
李逊据九真自立实为私利。
九真李氏早有谋反之心, 此番为夺交州,引林邑兵入境,杀日南守军百姓上千, 犯下滔天罪行, 留下累累血债。
纵然是九真郡内, 依有职责李逊之声,更有治所官员不顾性命, 大骂李逊国贼。李氏手下甲士亦对其生出不满, 人心浮动, 随时可能生出兵变。
这个关头, 建康下旨讨逆,指其反掖谋逆, 里通外国, 罪不容恕!
“沟通外贼, 害交州百姓, 就当千刀万剐!”
事情的发展证明, 这种“拍脑袋造反”的行为,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
谋反是重罪,勾结林邑更是罪上加罪。加上喊出“投靠长安”的口号, 李氏迅速沦为交州公敌,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其下场可想而知。
林邑国自顾不暇,压根没法伸出援手。
遇宁、益两州雄兵,半个国境很快被攻下。之前被征服的小国和部落抓住时机,纷纷揭竿而起。看到汉兵大旗,立即拿起武器,杀死守军,开城门迎天军入内。
不到三个月,汉军已攻至林邑都城。
进兵如此神速,行走在番邦的商队功不可没。
在林邑国内设立的商行,更是发挥出巨大作用,四处活动,说服各部酋首,为大军前进减少不少阻碍。
事情至此,林邑国危如累卵,没有半点翻盘的可能。
兵临城下,坐困愁城,完全是在等死。
不等守军行动,汉军抵挡当日就动手伐木,从外边将三面城门堵得严严实实,仅留一面可供逃生。
守在城内,早晚会被困死;如要逃生,必会遇上汉军截杀。
无论如何选择,最终都是死路一条。
周刺使显然没有太多耐性,更不会留出时间供林邑人选择。确定三面城门全部堵住,迅速点齐兵将准备攻城。
之所以行此计划,全在林邑城建造特殊,带有中原建筑特点。为保护城内建造的高墙,此刻颠倒过来,成为困死城中人的囚笼。
“林邑杀我将兵,害我百姓,本该千百倍偿还!”
“我要这一城的人都为手下儿郎和交州百姓陪葬!”
周仲孙身披铠甲,手按宝剑,策马立在大军前,猛然间宝剑出鞘,大声喝道:“血债血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