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触动(6 / 8)
,褚太后独自坐在殿中,室内燃着火盆,周身却越来越凉,一直冷到骨子里。
桓大司马不过是一时心塞,只要手握军权,桓氏屹立不倒,就不担心司马昱会跳出掌心,过河拆桥。
褚太后却完全不同。
她的权利来自皇室。
新帝表明不待见她,宫中人惯会捧高踩低,想必日子不会太好过。
纵然是太后之尊,遇上要称“叔父”的皇帝,过往的手段都不再好用,唯有生生吞下这股郁气,暂时蛰伏,伴着孤灯和道经苦熬。
难言她是否后悔。
或者该说,犯下的错误太多,看错的人也太多,不知该从何悔起。
好在褚太后历经风雨,半生都在宫中度过,不会被一时的败局击倒。她会咬牙坚持下去,直到转机出现的那一天。
翻开道经,看着能倒背如流的文字,心绪依旧难定。
“早知今日……”
她会做出什么选择?
或许仍会废除司马奕,仍然会向桓容下手。只不过,手段会更加隐蔽,更加毒辣,不会给前者任何反击的机会。
一阵冷风袭来,木窗洞开,殿中灯火被吹熄大半。
褚太后对着道经出神,玄色的袖摆在身侧铺展,映衬一室昏暗,仿佛漆黑的鸦羽,象征着不祥和危难。
阿讷带人送上新灯,垂首避开褚太后的目光,弯腰行礼,和众人一起退出殿外。
今夜的建康,又将落下一场大雨。
值得一提的是,秦策称王的日期,恰好同司马昱入主台城的日子撞到一起。
没有百官出迎、百姓夹道,也没有金辂入城,秦策仅是穿上衮冕高坐上首,受一干文武三拜,场面难免有几分寒酸。
由于儿子多在外地驻守,要么就是带兵打仗,对面的氐人很不老实,从最开始,秦策就没打算按照古礼操办,而是下令一切从简。
不是考虑到“威严”问题,估计连官员朝拜的程序都会省略,直接派人到各地走一走,告诉该知道的,从今天开始,秦策不再是坞堡堡主,而是意将逐鹿天下的秦王。
为何将国号定为秦?
秦策表示,身为始皇血脉,此乃理所当然。
对于氐人会不会心塞抗议,秦策全不在乎。
事实上,他早看苻坚和他老子不顺眼。一个胡族窃据中原,定秦为国号,遇上秦氏这个正主,不拼个你死我活才是怪事。
之前是四面皆敌,秦策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