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3 / 8)
,你要不要也一起?”
“这不好吧?”王雱道,“我还是个孩子!”
“明年你就十四了,”苏轼道,“听闻晏公就是十四岁闻达朝堂,你十四岁试着考一考有什么要紧的。”
这晏公说的是晏殊。晏殊年少时就才名在外,十四岁已踏入仕途了,一直干到六十五岁病逝,所以欧阳修说他“富贵优游五十年”。
王雱一想,也对,他阿琰妹妹说过,有个功名在身,就等于多了一重保护罩,犯了什么事都多一重保障!虽然他没准备干什么违法犯罪的事儿,可万一不小心踩线了呢?还是早点考个功名好啊!
王雱点头道:“那我得和我爹他们商量商量。”当然,王雱是不敢把“考个功名防防身”这种想法和王安石他们说的,免得被王安石追着揍。
这该怎么说呢?我有满腔热血,想早点用自己平生所学报效国家?
王雱和苏轼他们看完热闹回到家,跑范仲淹书房里开始琢磨怎么给他爹、给司马光写信。自从上回分别给两位大佬爹写了不同的信,招致他们回信里给他来个混合双打,现在王雱不敢玩这手了,老实孩子真难当啊!
范仲淹从外头回来,一眼瞅见王雱在那抓耳挠腮,便问:“你小子又在琢磨什么?”
“没什么,”王雱如实道,“就是今儿和子瞻他们去看热闹,子瞻说他们今年都准备考秋闱,问我要不要考,我准备问问爹他们的意见。”说完他又顺道把范仲淹的意见给问了。
范仲淹早和王安石他们讨论过这事了。王雱这小子,按是按不住的,国子监直讲们也说他学问已经学得很好,写文章也没问题。
就是这心性,瞧着太叫人发愁。这小子自己都还是个小孩,谁放心他自个儿去当差?
范仲淹道:“你可想好了,真考上了,你就得自己挑大梁了,有什么事可没人再帮你挡着。”
王雱一脸不信:“再不济,我还有您和爹呢!要有人欺到我头上来,我就一拍桌子问他们‘你知道我爹是谁吗?我爹是王安石!’”有爹不用,那不是傻子吗?他可是立志当衙内的人啊!
范仲淹可算明白王安石为什么老想揍儿子了。他无奈笑骂:“写你的信去吧,好好写,把你的打算写清楚。”
王雱时刻都在危险边缘试探,自然知道再扯淡下去范仲淹要抬脚踹他了,当即见好就收,坐回去写信。
春闱放榜了,新科进士还得吃吃喝喝好些天,王雱等人却早早回到国子监学习。
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