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孪生之喜(3 / 5)
单独居着,只派了春娇并几个得力,嘴巴又严的大丫头贴身伏侍,如此一来,做了康家少奶奶的葛牙妹,就不必出门,到街面上去行走了。
如此,人们虽说好奇,却也没人嚼她的舌根子,毕竟葛牙妹深居简出,无人知她怀孕,也无人知她即将生产。
至于孩子生下来的事情,车到山前自有路,谁管哪个呢。
又是一年腊八,厨房里正在煮腊八粥,葛牙妹瞧着天将欲雪,正在给念堂衲一双棉鞋。
爹死娘再嫁,锦棠大了,还成了亲,倒也无甚,最可怜的是念堂,前天她偶然把念堂叫来,见孩子一双棉鞋太小,自己用剪刀剪开了鞋面,剪开之后,又自己拿针线补补戳戳着缝了一缝,孩子手上叫针戳了几个大洞。
男孩子长的快,一双鞋也不过穿一季,见葛牙妹两只眼睛的瞧着,还连忙解释说:“娘,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我还能穿很久的。”
葛牙妹虽说嫁了个首富,康维桢也在她嫁过来的头一日,便把全数身家的钥匙都交给了她,可毕竟康家的钱,她不敢拿去养罗家的儿子。
是以,她正悄悄儿的,给念堂做鞋了。
听到外面有脚步声儿,葛牙妹立马把针线一搂,放到了床顶上。
妇人孕期忌动针线,据说动了针线,要生豁唇的孩子。
康维桢拍打着躺在的雪走了进来,将山羊皮的裘衣丢给跟进来的老嬷嬷,便见葛牙妹歪在枕头上,闭着眼睛,睫毛颤的那叫一个疾。
他身量高,抬头看了看床顶的针线笸,笑了笑,随即坐到了床侧。
“你这肚子,怕就这几日了吧。”说着,他手抚了过来。
葛牙妹连连点头,却依旧闭着眼睛。真要再生一个,她就离念堂更远了,可是肚子不由人,眼看,肚子里这个也要出来了。
“据说渭河县的风俗,想要胎儿生的顺,得请个八字齐全的孩子来压床,才能生的顺,生的稳,我特地去了趟酒肆,找了个压床的孩子来,伴你睡上几夜,这几夜我就守在外头,如何?”
葛牙妹还是头一回听说有这事儿,只听耳畔有个孩子叫了声娘,睁开眼睛,念堂穿着整整齐齐的绸面大棉袄儿,脚上也是崭新的棉鞋,就在床前站着。
确实妇人产前都有压床的风俗,但是,一般都是找四五岁,身体健康又虎头虎脑的孩子来一床睡两夜,念堂都八岁了,未免太大了点儿。
葛牙妹顿时也明白,康维桢是见她这阵子总思念儿子,变着法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