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7章 (3)(5 / 23)
,不配为三哥嫡福晋。”
别人还没说话,佟家人就站出来:“皇上主张满汉一家,以仁孝治天下,岂能因为无知女流令满朝汉臣甚至全天下的汉人寒心,请皇上严惩董鄂氏,还贾大人一个公道!”
有人带头就好说了,眨眼间,满朝文武就跪了一半,全都让康熙惩治董鄂氏,最好再给三阿哥一些教训。剩下的大多是没选择站位的中立派以及支持胤祉的官员。他们竭力辩解,将过错推到贾元春身上,认为她挑衅在前。
康熙甚至找了太子胤礽问了情况,他早将事情的经过搞明白了,还有元宝的控诉,那么小的乖孙子总不会说假话吧?康熙早在心里给董鄂氏定了罪,他昨晚上推测可能会有这一出,已经想好了对策。
“祖制不可废,董鄂氏妄议前朝事,污蔑御史贾珠,其言行令汉臣寒心……令鹏春将人领回,好生管教。”按照康熙的意思,暂时不休妻,若她再做任何丧德事,任何人都别想求情。
胤祉一点也不高兴。
康熙的决定非但没给他带来任何好处,还会因为蠢福晋遭人诟病,影响夺嫡之争。心里再不愿意,他也只能跪谢圣恩,早知道就不带那蠢妇出门,净惹事。胤祉已经想好了,只要皇阿玛与额娘不催促,他就不会去董鄂家接人,最好让她在娘家老死,别回来膈应人。
这样的处置并不让人心服,想到三阿哥未来的悲剧样儿,胤禟接受了康熙的决定。
“三福晋回娘家”成了京城热议的话题,《八卦报》拿到第一手资料,将实情披露出去,天下读书人就沸腾了,他们组织集会,各种猜测三福晋,还有人将这个故事写成话本,让说书的在各大酒楼卖力宣传。直到年末,三阿哥胤祉都不敢在外头逗留,做完手边的事就立刻回府,即便如此,依然挡不住流言蜚语,府中奴才也偷偷传播批判董鄂氏的诗词,这俨然成了京城新时尚。
买不起最新款的衣裳不要紧,戴不起金银首饰也不要紧……“若不知道三福晋怒扇巴掌讽满朝汉臣”你就落后了。以为内传言有相当的真实性,胤祉甚至不敢从源头遏止,只希望京城百姓早些厌倦这个无聊的话题。
这段日子,元春也纠结得很。
倒不是因为流言蜚语,而是从大哥口中得到的最新消息:在江南某地做知府的父亲因为太过刚(wán)直(gù)不(bú)阿(huà),惹毛了其他官员,正面临被陷害的危险。
若是大房那边的事,元春可以不管不顾不在乎,自家父亲落到这种境地,她迷茫了,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