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鳞甲(2 / 5)
。
他虽生在书香门第,从小读书识字,也有着远超常人的智慧,若是身体健康,就算不入朝为官,也能成为一个名士。
可惜他身子不好,家里不算贫寒但也不太富庶,供养一个有潜力的学子没有问题,照顾一个五感尽失的孩子却是大大的麻烦。
一个游方道人路过应无愁的家,见到这不过十来岁的孩子安分地坐在院内的石凳上,任由下人叱骂也毫无反应。问清缘由后,向应无愁的父母承诺自己可以治好这孩子,又展现出一些很神奇的法力,父母便让应无愁拜那道人为师,将孩子交给了他。
游方道人不过是一散修,算不得好人,但也不是特别坏。
他是个金丹期的修者,没有继续修炼的心法,又得到一门上古炼体的心法,想修炼又怕这心法有问题。
刚巧遇到了应无愁,这孩子识字,身体状况正好适合修炼炼体的心法,游方道人便带走了应无愁。
上古心法是刻在一片片鳞甲上的,游方道人将鳞甲交给应无愁,让他摸索着靠触觉辨认上面的字迹,自行修炼。
炼体心法十分古怪,它教人炼化外物为己所用,强化身体,从而让肉身达到一个极为强悍的程度。
应无愁也是后来了解到修真界传统心法后,才明白这上古心法有多怪异。
修真界讲究天人合一,用各种不同的修炼法诀将天地间的灵气收入丹田内。先在丹田内筑基,打下修炼的基础,接着不断吸收凝缩灵气,进入金丹、元婴的境界,直至分神、境虚、大乘。
到了元婴后,魂魄便可与元婴一同脱离身体,大乘期更是羽化登仙,完全摆脱肉身的束缚,以灵气和魂魄完全重塑一具身体。
修炼的过程需要肉身自身的资质过硬,足以吸纳转化灵气,等修炼大乘后,倒是可以不要肉身了。
应无愁的心法却截然不同,他练的是外物。
炼体心法教他将辛苦吸收来的灵气注入一块块石头中,看起来像是在做无用功,但等石头中的灵气吸收满之后,便可以利用心法将那块石头与应无愁的身体以秘法联系起来,让肉身拥有岩石一般的强度。
应无愁懵懵懂懂地炼化了很多块石头,他不知道这种心法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他还有几年可以活。
他只是想在剩下的日子里,给自己一个奋斗的目标,一个活着的理由。
当他以秘法将第一块石头与自己联系起来时,应无愁听到一声婉转的莺啼。
是久违的听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