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4 / 7)
婆看顾,自个儿收拾收拾就跟着丈夫去了流放之地,一住就是十几年,在岭南又生了两个儿子三个女儿,相夫教子,夫妻同甘共苦,情谊非常。
故此,李大人这等地位,家中竟只一位发妻,三子三女,皆为嫡出。
李夫人看丈夫自新皇登基,天天累的跟狗一样。别人做了首相都是大权在握、吃香喝辣,怎么到了自家这个,愁的日子都过不下去了呢。李夫人年纪大了,心疼老头子,故而,火气颇大。
李平舟对妻子向来敬重,便将事与妻子说了。李夫人是个波辣女子,闭着眼睛道,“这也值得糟心,只要老爷问心无愧,管皇帝怎么想呢,大不了咱不当这个官儿就是了。”又迷迷糊糊的安慰老头子,“要我说,皇上若真心疑你,就不会跟你说那些话。人家是皇上,犯得着动那些心眼儿,你看咱们讨债鬼妹夫,头一天得罪皇上,第二天就丢了官儿。皇上犯得着去受臣子的气么?你想多了,再睡不着,咱还是去修河堤吧,这首相做着,也没意思。”
李平舟是以修何固堤闻名的,他任河道总督长道十二年的时间,后被提为工部尚书。
“睡吧。”李平舟拍拍妻子的后背,闭上眼睛,心里到底安稳了许多。
没有钢铁一样的神经,是在武帝朝是很难混下去的。
李评李平舟两家自然堵心,也有不堵心的。非别人家,皇帝陛下的舅舅永宁侯卫颖嘉就很有些顺心畅意。
这李评不是别人,正是当初参他舅家表弟——赵喜的御史,李评李天甫。
虽然他那糟心的表弟干的那缺德事儿死了也不冤枉,不过,卫颖嘉还是乐见李评下台的。
卫颖嘉回去跟老爹念叨了李评的事,老永宁侯讥笑,“姓李的这是找死呢。若没李相提拔,他焉能做到右都御史。李相虽然河修的好,于这些细务却不大通啊。不过他运气好,太上皇重用,今上也喜欢他,又有个好学生。”
其实老永宁侯对于李相印象也着实一般,只凭以前李平舟打头儿不许卫太后入主寿安宫一事,永宁侯府也喜欢他不起。如今,李家倒个霉,老永宁侯也觉得痛快,命人烫了酒,中午与儿子喝了几杯。
李评下台一事,有悲者则有喜者,有喜者自然有见风使舵者。
有人心思活乏,想着,是不是皇上为自己舅舅家出头儿,才找李评的茬儿呢。
接着,大家想到一件事。
自明湛登基,太皇太后的娘家由侯府升至公府,可太后的娘家,完全没有动静。倒不是没想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