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6 / 7)
一个光鲜巨大的机器,内里却已经开始腐坏了,中国封建时期存在许多潜规则,每一个制度都有其中能钻空子的漏洞,每一道程序都能被心存不轨的人多多少少的人揩油,自古便是如此。
哪怕是什么什么盛世。
其实在冉清桓看来,只要无伤大雅,怎么都无所谓,毕竟官员们也是人,也要生活。朱门确实有酒肉臭,但毕竟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世家子弟确实有一些人,有名门之姿,然而纨绔子弟却也不少。
不怕你贪,不怕你在经济问题或者生活作风问题上不清不楚,只要不出了圈,不伤了国体,权当高薪养廉也行,怕的是你无能,在其位,不谋其职啊。
冉清桓引进了科举制度,郑越不愧为一代治世之君,从几句话里演变出现在声势浩大、三年一次的考试。但是冉清桓担心的是这些草根才俊们应该如何在朝里立足,在世家们自发结成的一致对外的密不透风的锦阳,又该如何生存下去。
通过层层考试提拔上来的这些人,不是发工资养着当秘书或者跑腿小弟的。
所以他从禁军开始打压世家,谁知道那两个小子,老大不小了,办事真的不负众望地没轻没重,正义感强得过了头,居然拔出萝卜带出泥的弄出这么多事端,最大的一个人居然牵涉到了宋太师。
宋太师名宋贤,是已故太后之父,简而言之,就是郑越的外公,老人家不理朝政已经很多年。冉清桓心想,打压世家是没错,可是做得过了,人人自危,弄成个古代版文革就不大好了吧。
不过这些都是郑越要操心的事了,对于朝政,冉清桓研究得有限,只能提出一些建议,真正实行的还得是郑越……当然后期处理麻烦的似乎也是他。
可是,麻烦的是,貌似郑越现在要铁了心地把他牵扯进来。
九太妃向来不怎么出面理政,这次居然搅进了这个烂摊子,百分之百是郑越授意的。他本来是打定了主意让两个傻小子冲锋陷阵,郑越善后,自己独善其身就好,不麻烦,也不图什么名利,谁知被郑越阴了一把。
别说九太妃唯恐天下不乱地偶尔还到相府遛一圈——整个相府只有一个见了面就会打太极的老道士,她当然不是为了去和老道士清谈的。就是她压根没有跟相府的人有半分联系,只要冉清桓还叫她一声姐姐,这事就和他脱不了干系。
这样一来,恐怕以后这整批新人都将被视为丞相派的。
冉清桓一心扑在战事上,已经动了去意,本来不愿意掺和他们这些事,却被郑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