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2 章(1 / 6)
蔡勉虽然仗着位高权重, 行事霸道,丝毫不把满朝文武放在眼里,但毕竟他乃是辅政重臣,又是朝中百官的首领, 多年的威望积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撼动他简直难如登天。
更因为他在书法上的造诣非同一般,也很礼遇本朝的那些有名望的文人墨客们, 所以在文士之中也向有名声。
除了这些外,又有一宗很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本朝尚文轻武, 对文官格外一向格外恩遇宽待, 所以有刑不上三品以上朝臣的太/祖遗训。
以蔡勉这种身份, 如果皇帝轻易动他,势必会在朝野之中引发轩然大波。
文官向来对自己的身份地位无比敏感跟重视, 虽然有许多清流也素来看不惯蔡勉,但如果皇帝贸然对蔡勉刀兵相加, 如此蛮横, 只怕就算并非蔡勉一派的文官也会对朝廷生出不满之心。
所以蔡勉仗着威势,浑然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是有缘故的。
因为他笃定皇帝等闲不敢对他怎么样,何况在蔡太师的眼中, 皇帝还是羽翼未丰的少年, 自然更是心存轻视了。
可是却想不到, 皇帝的手段比他想的更加高明。
先是以后宫做因由, 让蔡勉相信皇帝已经焦头烂额,又以加九锡为幌子,让蔡勉越发自得。
但皇帝真正厉害之处在于,他并没有急着动武,反而不疾不徐的,一步步引得蔡太师在满朝文武之前暴露想要篡逆的狼子野心。
如此一来,那些原本会站在他一边儿的官员,自然会义无反顾地站在皇帝一边。
皇帝不但顺理成章地拿下了蔡勉,更连带朝中跟他沆瀣一气的、蔡勉那些心腹嫡系的官员都给一并拿住,扔到了镇抚司的诏狱。
除去了心腹大患,还顺带收服并威慑了人心。
本来那些非蔡勉嫡系的朝臣们,对于皇帝向来的作风也是心存疑虑的,毕竟皇帝年少,又加上皇帝先前重用禹泰起,又放任禹泰起处置济南府周知府之事,许多文官腹中自有微词。
但是如今见了皇帝的行事手段,有理有据,有勇有谋,众人不免心服口服,也不敢再小觑皇帝了。
这一场变动犹如九天惊雷。
宫门关闭,禁军之中也紧锣密鼓地进行了一番肃清跟整理。
而给下了诏狱的官员,其中多半都在锦衣卫暗访的密报之上。
镇抚司跟大理寺联手审讯,奉旨抄检各人府邸。
这一番抄检,更是抄出了不少的贪墨金银,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