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 争取(中)(2 / 3)
齐浩然摸摸鼻子,对穆扬灵道:“小熊的事我去和皇兄谈,不过我觉得让他出宫读书有点悬,更不用说三个小的了。”
齐浩然同情的看向三个小的,道:“我只能和皇兄提一提,事情成不成就看他们的运气了。”
穆扬灵一眼就看出了齐浩然心底的想法,他也是支持孩子们进宫读书的。
穆扬灵皱了皱眉,想着要如何劝服齐浩然,她不知道是先宽后严的教育方式好,还是先严后宽更好,但她一直觉得孩子是保留天性最多的时候,他们这时候更多的是要去引导他们成长,让他们快乐,让他们自己对这个世界充满疑问,自己去寻找答案,经历越多,以后可回忆,可思考的方向才更多。
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每天都被书本压着,睁开眼睛就出现在学堂里,闭上眼睛之前是在做作业,每天思考的都是老师提出来的问题和对书本的不解。
能被老师提出来的,都是前人们给出答案的,一代学习一代,知识循环往复,却没有新的知识出现,为什么?
因为孩子们没有提出新的问题。
春秋战国时为何可以百家争鸣?
因为大家都在不停的提问,不停的求索,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过,大家互相驳斥却又互相学习,他们挤出时间来学习,却要更多的时间提出疑问,然后思考,求解,再推翻,再求解……
现在呢?
大家捧着书学习,有多少人可以有自己新的疑问,新的见解?
穆扬灵躺在齐浩然身边,问出自己的疑问,最后道:“我们不能只把目光放在一城一国,我们还得着眼于整个天下,不仅要看到金国和西夏,还要看到西夏金国之后的国家,大海之后的国家,甚至是整个宇宙,孩子们的目光才是这个世界发展的基石。”
齐浩然翻了一个身,道:“看得太远,小心连一国一城的小事都做不好,不是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吗?”
“可你要扫天下你就得先看到天下,只看到眼前方寸之地如何会想到扫天下?”穆扬灵低声道:“立志扫天下与扫一屋并不冲突,他们只有看到这整个天下,才能从屋里走出去。”
齐浩然沉思。
穆扬灵叹气道:“前朝程朱理学在江南一带渐渐盛行,我不否认它很好的解读了四书五经的一些知识,归纳也做得不错,让天下的读书人方便了不少,但为方便而读书,为科举而读书,真的是国家之幸吗?我一直觉得,读书是为开阔视野,是为了在人生道路上有更多更好的选择,甚至可以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