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订亲后三天。(3 / 4)
新婚之夜,免不了被翻红浪,你侬我侬。
婚房里的红烛,整整燃烧了一夜。
房里的动静,让守夜的丫环们都羞红了脸。
有人欢喜有人愁,相比因为主人大婚而喜气弥漫的沈府,永平侯府则萧瑟多了。
在细如牛毛的春雨中,下人们在陆续地搬着行李,从下人们的言谈可知主人家要搬离京城了。
许老夫人想明白了,她唯一的牵挂就是儿子,一个人守着这偌大的侯府并没有意义。
再说,一个人守着一座宅子,滋味并不好受,特别是过年的时候,儿子没有回来,孙子没有,她一个人孤伶伶地过年。
加上年前年后,前儿媳那边好消息频传,沈繁花越风光,她就越难受。她想不在意的,但是不行。因为一出门,别人看她的眼光太异样了,仿佛很不能理解,为什么这样的儿媳他们家都不满意。
其实上次宫宴之后,她就不怎么出门了,偶尔出一两次门,还要饱受他人异样的目光的洗礼,每逢那时,她心里是又气又恨。恨这些人狗眼看人低,更恨造成这一切的沈繁花。
到后来,她再也受不了了,所以她做了一个决定,她要离开京城,去儿子那里!她有预感,再留在此地,她会被气死。
这些人的来来去去,沈繁花并不在意,她没有喊打喊杀,就让他们在她看不到的地方生活着就行。当然,他们最好别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她不会钓鱼执法,却也不会放过消灭他们的机会。而且这一辈子他们的成就也就那样,她不会允许他们再爬到高位上的。
景熙帝办事效率不是一般的快,《农业种植大全》一到手,大周今年春耕就用了新的种植方式。
先是农桑署招收了一批精通农事的老农进行短期的培训。培训完之后,在朝廷的安排之下,这批精通新式种田法的老农被派往各地进行教学,同时,景熙帝下旨责令各地地方官员予以配合。
此事事关民生口粮,当然会有人反对,特别是底层的老百姓,要改变一直以来的种植方式,反对得更加激烈。
景熙帝也开明,愿意采取新式种田法种地的,如果最后收成不好,会给予一定的基础保障。若是用旧式法种地的,抱歉,什么也没有。
这时,景熙帝在民间的威望很盛,秉承着对景熙帝对朝廷的信任,大部分老百姓们选择新式种田法的人很多,几乎是一边担心着一边还是照做了。
政令畅达,这让很多原本对用新式种田法推广并不乐观的官员们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