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4 / 8)
文钱,三文五文也使得,就是码头上的人没啥见识,看着卖相不好,又贵一文钱就犹豫了……要是咱们有个铺子就好了。”
开铺子招待的客人和码头上的人层次不同,接受度自然会高一些。
而且顾茵这手艺是文老太爷都认可的,王氏越发觉得不该让她在码头上风吹日晒的。
尤其是她的皮肤是真的嫩,冬日里的冻疮好不容易没了,今天日头好,她晒半上午就晒红了脸,也不知道到了夏天怎么熬。
“早知道还是让武安晚一年再念,那二十两留着尽够盘市口不错的小铺子了。”
“能拜入文大老爷门下,那是可遇不可求的好事儿!娘还想那些干什么?”顾茵把铜钱拢到钱箱里,“没事儿,咱们一个月最少赚三两,生活上再俭省一点,开店也就是这半年的事儿。”
后头王氏出去采买食材,本想让顾茵歇着,但她想着答应第二天给老太爷做鲜虾馄饨,就跟着一道去了。
可惜的是到了集市上,市面上只有刚抓上来的河虾。
初春时节,那河虾不仅价格贵,个头也小,距离顾茵想的那种一口一个的饱满虾仁差距还挺大。
顾茵买了小半斤,琢磨着估计得多花些心思,才能做出让老太爷满意的虾肉馄饨。
一路琢磨到王氏买完其他东西,顾茵又去割了一斤不带半点肥肉的猪后腿肉和一小袋子红薯粉。
她准备做一道燕皮鲜虾馄饨。
所谓燕皮,就是用肉茸和红薯粉制成的薄片,又称肉燕皮。
它需要把猪肉捶打成肉泥,一旦开始便不能停止,顾茵和王氏轮流捶打,足足捶打了一个时辰。
而且加多少红薯粉也很讲究,稍微掌握不好比例,肉皮就会不成型。
不过顾茵的手比食物秤还准,不一会儿工夫,肉泥和红薯粉就混合成了一个粉色的面团。
得了面团,再用擀面杖把面团擀成薄皮,用菜刀切成馄饨皮形状,一斤猪肉也只做出了二十来张馄饨皮。
因为捶打肉泥花费了太多工夫,馄饨皮擀完武安也下学回来了。
他挎着个前儿个王氏给他临时缝制的小书袋,兴高采烈地回了家。
王氏奇怪道:“你怎么自个儿回来了?不是说好等娘去接你吗?”
“也不是很远,还没从前在村里的时候去地里捡麦穗儿远呢。嫂嫂带我走过两回了,我都认得的。”武安笑了笑,自己给自己倒了碗水喝,又道:“再说娘和嫂嫂每天摆摊已经很